“预计到2030年前,国家电网(微博)将实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这是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日前在其出版的《中国电力与能源》著述中对中国未来电网发展格局的描述。
作为国家电网的掌门人,刘振亚给出了作为电网侧,电网是朝一张网发展还是多网独立发展的明确回复。
一张网,还是多张网,始终困扰着中国的电改进程。无论是电改方案设计之初,还是方案推进的十年之中,对于厂网分离后电网的改革争论,始终没有停止。
然而在争论过程中,一张正在成长和建立起来的世界最大电网的雏形却逐渐隐现。
这就是刘振亚所说的那张网,这张网不仅覆盖面积巨大,而且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全国一网。面对它的形成,力图破除一网垄断的电改,似乎又进入了“一张网”的轮回。
摆在当前电改面前的,又将是十年前没有彻底解决的那个问题:究竟是要一张网,还是多张网?
当前,国家电网明确提出全国一张网的概念来自特高压的建设。进入2005年以后,国家电网正式着手启动对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并规划“十二五”期间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特高压电网网架
(网架配件),从而形成东北、西北、南方电网通过直流与华北、华东和华中的“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主网架实现异步连接,最终实现国家电网的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
所谓“三纵”是指锡盟-南京、张北-南昌、陕北-长沙,“三横”是蒙西-潍坊、晋中-徐州、雅安-皖南3个横向输电通道,“一环网”是指淮南-南京-泰州-苏州-上海-浙北-皖南-淮南长三角特高压双环网。国家电网希望从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三华”送电,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送电。
然而此番规划引来了众多非议。“争议主要集中在特高压交流方面,主要是在经济性、安全性和目的上存在较大的意见。”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力业内人士表示。
经济性方面,主要是特高压交流的投资巨大,按照国网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三纵三横一环”的投资约为2700亿元,而整个工程完成的预算高达6000多亿元,加上配套设施,则超过万亿。
但是对于超万亿的工程,反对者认为,一回特高压交流线路输送能力为400万-500万千瓦,但是实际测试和示范工程验证的最大输送能力只能达到250万-280万千瓦,投运后一般送电只有100万-150万千瓦,特高压高输送能力难以充分发挥,相对于现有的500及以下千伏电网,并不具有经济性。
此外,反对者还认为,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把目前相对独立的区域电网连成棋盘状的统一大电网,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引起全国范围的大停电,这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有过大停电事故的先例。
最重要的,反对者认为,特高压线路将打破现有的区域电网格局,形成紧密相连的交流大电网。“如果建成,未来想再加强区域电网,或者拆分国家电网公司,在技术层面都变得不可行。”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如此,特高压电网在成为骨干网架后,其他各级电网的功能则成为协调发展,从而国家电网实现对电网的总体控制,区域电网的权限极大削弱。
无独有偶,作为当年区域电网独立试点的南方电网也已着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并规划到2030年前形成五交二直“特高压网”。
这一切,都被认为与当年的五号文的电改方案精神相去甚远,甚至背离了其后下发的《国家电网公司组建方案》中对电网职责的设定。
按照五号文,将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同时对于区域电网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置,享有法人财产权,主要职责是经营管理电网,保证供电安全,规划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则进行电力调度。
而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处理区域电网公司日常生产中需网间协调的问题,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协助制定全国电网发展规划。
与建设特高压线路形成全国一张网同时进行的,还有国家电网对于区域电网的一系列改动。
从2011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国家电网分别在西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东北电网分别加设西北分部、华中分部、华东分部和东北分部。此后的12月份,最后的电网公司华北电网也被分拆,分成国家电网华北分部和国家电网冀北子公司两部分。
这被外界视为国家电网对区域电网的架空和收权。消息人士称,国家电网在对五大区域电网公司设立分部的同时,主要进行了经营性资产按属地化划转省网公司和仅保留区域电网调度功能的区域电网“手术”。
此番动刀之后,国家电网被认为实现了对于资产和电网管理权的全面掌控,从而为实现全国一张网清除政策遗留的障碍。
由此来看,国家电网的职能十年里正在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将伴随着世界最庞大电网的建成,而形成新的争议:中国的电网格局究竟需要怎样的网,是一张网,还是多网并存;是多网独立,还是多网竞争?